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资讯列表页 >
喜迎百卅校庆 共谱期刊华章
喜迎百卅校庆 共谱期刊华章
  • 发布时间:2024-01-12    来源:本站
  • 浏览 浏览:

编者按:

“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癸卯2023年,跨越三个世纪的武汉大学,迎来了她的130周年华诞。值此校庆之际,为响应我校“学术校庆”号召,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提前谋划,主动策划,各刊纷纷围绕学术热点,邀请院士、高水平作者就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研究现状、技术挑战、创新成果与未来展望进行研究和综述。通过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类学术活动,营造了“学术校庆”的良好氛围,获得了较好的学术影响。

 

提前谋划重学术 以高质量迎接校庆

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以“学术校庆”为契机,各刊提前谋划,积极开展校庆专辑的组约稿活动。

一是围绕院士及科研团队进行组约稿。《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英文)》(以下简称GSIS)在主编李德仁院士的指导下,组织出版了两个专辑:“Future Trends in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role of “Location Intelligence””和“Multi-scale & multi-mode human mobility: pre, peri and post COVID-19 pandemic”。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特邀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李建成、李清泉等院士以及其他20位具有国字号头衔的专家学者撰稿,分别在2023年第10期、11期发表。其中,2023年第10期发表了李德仁院士的文章《从珞珈系列卫星到东方慧眼星座》,该刊主编李建成院士不仅为校庆专辑作序,而且还积极撰稿,在第11期发表论文《利用GNSS地表形变反演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进展》。《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分别在第11期和第12期刊登了“电气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两个校庆专辑,其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均为国字号人才。该刊主编夏军院士对校庆专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第12期首篇发表了论文《流域模拟器的研发与实践初探》。

二是广泛吸引高水平作者向校庆专辑专栏投稿。《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以校庆为契机,通过设置客座主编、建立青年编委会、邀请学术编辑等举措,吸引中青年学者参与办刊实践,组织了“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新型物联网安全”专辑发表在2023年第4期、第5期。《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对3期校庆专栏的“专家述评”栏目都作了精心的策划与安排。如 第9期“专家述评”发表了章晓联教授的文章“mRNA疫苗的原理、研究现状和展望”;第10期“专家述评”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的文章“人工智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疗的现状与展望”;第11期“专家述评”发表了黄鹤教授的文章“铁死亡的调控与相关心肌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测绘地理信息》第2期校庆专辑“高端论坛”栏目发表了柯涛等作者的论文“村镇建筑时空一体化防灾监测理论体系研究与应用”。

三是在校友中开展组约稿活动。《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面向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杰出校友约稿。该刊校庆专辑中刊登多篇从武大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毕业的国字号人才文章。《武汉大学学报(自科英文版)》在第6期出版了校友组织的计算机专辑。武大计算机学院毕业的黄勃、黄箐、徐勇等博士校友踊跃投稿,他们通过学术参与校庆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母校的热爱与支持。

 

主动策划求创新 以新作为庆祝校庆

各刊编辑部围绕“学术校庆”,在策划专辑专栏上主动作为,集思广益,取得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和宣传效果。

一是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开展组约稿活动。

GSIS承办了2023年“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教育、创新与应用”国际会议中的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under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分论坛,分论坛邀请了来自上智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多个学术机构的著名学者作为报告人,以期刊为平台,推动了学术交流和合作;作为协办单位组织了2023国际地球信息学青年论坛(IGWG),来自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80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博士生踊跃参会。
  二是围绕国家需要和热点问题进行组约稿活动。《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面向测绘遥感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如北斗卫星导航等问题,策划组织校庆专辑;《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碳中和、水安全等策划组织校庆专辑;《测绘地理信息》结合乡村振兴、公共卫生事件、数字城市等领域,邀请相关专家撰文,探讨开展村镇空间智能化监测、管控与规划关键技术研发,助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

三是别出心裁在期刊封面上做文章。《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第10期、11期的封面都是根据院士论文设计而来,湖北日报12月25日头版头条报道了“苍穹之上,点亮‘东方慧眼’”,其中部分图片即来自于该刊第10期封面。《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结合校庆专辑文章内容,全新设计了校庆专辑封面,在第11期封面突出新型电力系统,在第12期封面突出重大水利工程。《生物资源》校庆专辑第3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鉴定、分类与保护”,其封面用图除了130年的校庆LOGO标识外,还特别选用了一味药材川贝母的图片,就是编辑们考虑到校庆之际,秋冬季节流行病频发,让大家既通过学术参与校庆,又通过科普知识传播,加深刊物的影响。

四是在出版形式上进行创新。《Cell Insight》出版了一个虚拟专辑,集合了蓝柯,刘胡丹教授等多位校内知名学者的11篇论文,重点介绍了我校多个研究团队近年来在生物医学若干前沿方向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集中展示了我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五是结合校庆活动安排,集结出版校庆精选集作为武大校庆赠送给各位嘉宾的伴手礼。此举措简约而不简单,达到“让所有热爱学校的人喜爱学校,让所有热爱学术的人感受武大学术之美”。

 

奋楫笃行务实效 以新成效献礼校庆

据统计,中心9刊2023年共计出版校庆专辑12个,专栏5个。还有部分校庆专辑专栏因为出版周期及版面限制,将在2024年陆续刊登。各刊形成的高质量的专辑专栏,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特色鲜明,成效影响显著。

GSIS目前已被SCI,EI,Scopus等多个国际数据库检索,成为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的双1区期刊。《Cell Insight 》以打造世界一流期刊为目标,自2021年创刊以来,报道了一批生物医学领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最新进展,继被PubMed国际检索数据库收录后,今年又被Scopus数据库收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医学前沿成果交流传播的国际化专业平台。《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以第5期“新型物联网安全”专辑为主题成功申报湖北省期刊发展扶持资金资助项目,该专辑中的论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综述”(通讯作者曹越)已下载800多次。《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第9期“专家述评”发表的章晓联教授的文章“mRNA疫苗的原理、研究现状和展望”,下载量已经达到2200多次。《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较2022年上升21.16%,综合影响因子较2022年上升14.74%,学科排名由3/30上升至1/30。《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在中信所最新的统计报告中,核心影响因子较2022年度提升31%。

校庆仅是学校的阶段性工作,校庆弘扬的武大精神却是萦绕在办刊人心中永远的灵魂。

校庆专辑的策划与出版,既是科发院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向学校130周年校庆的一份献礼,也是以此为契机推动高水平期刊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报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的号召,在学校领导和海内外广大学者支持下,秉承“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的武大精神,依托学校国内领先的高端科研平台、优势学科和科研团队,戮力同心、奋楫笃行,把学校期刊推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武汉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贡献期刊力量。

(撰稿:唐红波 审核:赵治乐)

0